在中国有太多的光伏公司,他说,他们正在采取降价措施以保持市场份额。
今年以来,国内多晶硅价格除了在3月份短暂突破了70万元/吨之后,便急转直下。6月份时跌至了40万元/吨,在经过短时间波动之后继续下行,直到降至目前的25万元/吨以下。

而目前国内多晶硅企业有5070家,90%以上是中小企业,行业亟需整合。新增多晶硅业务增加了公司业绩弹性,是决定公司投资价值最关键因素。未来国内外多晶硅产能增加及欧美外部市场需求下滑因素仍将存在,多晶硅价格向下调整或是长期趋势。根据调研情况,工信部已初步形成稳定国内多晶硅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即推动多晶硅行业整合,鼓励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也即,产能过剩也是导致多晶硅价格迅速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同时,也不排除还有个别企业进入首批名单的可能性。而在多晶硅价格大幅下跌同时,多晶硅的产能却仍在不断释放,有数据预计,到2011年底,全球多晶硅的总产能将达到32万吨以上,而市场需求则不足20万吨。最佳投资机会来自于太阳能发电部件(如晶片、多晶硅块)、电子机械(如逆变器)和机电设备。
意大利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尤其是在该国南部,太阳能发电量可达到1500kW/kWp/mq五家企业达标先行国内有40多家多晶硅厂商,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实现闭环生产,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低、能耗大、成本高。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单位电耗在105千瓦时/千克左右,而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要求达到80千瓦时/千克,国际领先企业能够达到50千瓦时/千克以下。晶硅光伏发电按产业链顺序可分为多晶硅制造、硅片制造、电池片和组件制造、电站集成四大部分,我国晶硅产业呈现出重中游制造、上游多晶硅快速扩张、下游发电市场有待启动的特点。
此外,虽然大量新进入者投资多晶硅行业,但真正形成有效产能的仍是行业龙头企业。而光伏发电产业的核心是多晶硅制造,只有获得多晶硅领域的竞争优势,才能在全产业链中获取比较优势。

如果剔除电价补贴,按照0.6元/千瓦时、100千瓦时/千克的电耗计算,国内多晶硅的电力成本将达到25%-30%。相关统计显示,国内多晶硅产能从2008年的不足0.6万吨/年扩张到2010年的4.7万吨/年;而规划的产能更是达到16万吨/年,远大于全球市场的需求。2008年以前,多晶硅价格处于高位,高盈利令国内大量资本进入多晶硅行业,产能得以快速扩张。多晶硅产能快速发展中游的硅片制造和电池片/组件制造往往由一体化公司完成,由于地方政府支持和进入壁垒相对较低,我国硅片制造和组件制造发展最为成熟,2010年国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的全球占比均在50%-60%之间;下游电站集成的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且运营主体多为本地企业,国内企业难以进入;上游多晶硅尽管近几年投资很大,但受制于技术和成本等因素,国内需求仍要依赖进口,2011年前9月我国累计进口4.85万吨(含硅量不少于99.99%的多晶硅),同比增长53.9%。
根据2010年国内产量统计,前4大厂商(保利协鑫、江西赛维、洛阳中硅、重庆大全)多晶硅产量占比达到73.9%,前10大厂商产量占比接近九成。今年,工信部、发改委、环保部联合出台《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通过政策限制来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该政策要求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不低于3000吨/年、还原电耗小于80千瓦时/千克,并对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的回收利用率新增标准。多晶硅的成本主要包括电力、折旧、原材料和人工。
虽然当前国内多晶硅产能大,但相较于国内的硅片和组件产能而言仍有缺口,再加上成本和技术的原因,国内多晶硅仍需要大量进口来弥补。近期国内权威测评机构对多晶硅企业进行现场测评的结果显示,只有保利协鑫、新光硅业、峨眉半导体、乐电天威、永祥多晶硅等5家企业的测评数据符合国家行业准入标准,有望成为第一批通过行业准入审查的企业。

未来通过降低电耗来降低成本的空间最大,而降低电耗主要依赖于生产工艺的改进,国内技术领先的企业中,除了新光硅业采取热氢化技术外,大多已经采取或计划采取冷氢化技术来降低能耗。多晶硅生产成本差异极大,行业龙头保利协鑫的多晶硅单位成本能够达到20美元/千克,而其他多晶硅厂商的单位成本高达40-50美元/千克,与目前的市场价格相差无几。
分析人士称,只有降低多晶硅成本,才能使得光伏发电在与其他能源发电的比较中具有竞争优势,是行业长期发展的保障而光伏发电产业的核心是多晶硅制造,只有获得多晶硅领域的竞争优势,才能在全产业链中获取比较优势。根据2010年国内产量统计,前4大厂商(保利协鑫、江西赛维、洛阳中硅、重庆大全)多晶硅产量占比达到73.9%,前10大厂商产量占比接近九成。相关统计显示,国内多晶硅产能从2008年的不足0.6万吨/年扩张到2010年的4.7万吨/年;而规划的产能更是达到16万吨/年,远大于全球市场的需求。此外,虽然大量新进入者投资多晶硅行业,但真正形成有效产能的仍是行业龙头企业。近期国内权威测评机构对多晶硅企业进行现场测评的结果显示,只有保利协鑫、新光硅业、峨眉半导体、乐电天威、永祥多晶硅等5家企业的测评数据符合国家行业准入标准,有望成为第一批通过行业准入审查的企业。
今年,工信部、发改委、环保部联合出台《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通过政策限制来促进行业的良性发展。晶硅光伏发电按产业链顺序可分为多晶硅制造、硅片制造、电池片和组件制造、电站集成四大部分,我国晶硅产业呈现出重中游制造、上游多晶硅快速扩张、下游发电市场有待启动的特点。
目前国内大部分企业的单位电耗在105千瓦时/千克左右,而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要求达到80千瓦时/千克,国际领先企业能够达到50千瓦时/千克以下。五家企业达标先行国内有40多家多晶硅厂商,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实现闭环生产,大部分企业的技术水平低、能耗大、成本高。
虽然当前国内多晶硅产能大,但相较于国内的硅片和组件产能而言仍有缺口,再加上成本和技术的原因,国内多晶硅仍需要大量进口来弥补。该政策要求太阳能级多晶硅项目每期规模不低于3000吨/年、还原电耗小于80千瓦时/千克,并对四氯化硅、氯化氢、氢气的回收利用率新增标准。
2008年以前,多晶硅价格处于高位,高盈利令国内大量资本进入多晶硅行业,产能得以快速扩张。多晶硅的成本主要包括电力、折旧、原材料和人工。未来通过降低电耗来降低成本的空间最大,而降低电耗主要依赖于生产工艺的改进,国内技术领先的企业中,除了新光硅业采取热氢化技术外,大多已经采取或计划采取冷氢化技术来降低能耗。分析人士称,只有降低多晶硅成本,才能使得光伏发电在与其他能源发电的比较中具有竞争优势,是行业长期发展的保障。
多晶硅生产成本差异极大,行业龙头保利协鑫的多晶硅单位成本能够达到20美元/千克,而其他多晶硅厂商的单位成本高达40-50美元/千克,与目前的市场价格相差无几。如果剔除电价补贴,按照0.6元/千瓦时、100千瓦时/千克的电耗计算,国内多晶硅的电力成本将达到25%-30%。
多晶硅产能快速发展中游的硅片制造和电池片/组件制造往往由一体化公司完成,由于地方政府支持和进入壁垒相对较低,我国硅片制造和组件制造发展最为成熟,2010年国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的全球占比均在50%-60%之间;下游电站集成的市场主要集中在欧洲,且运营主体多为本地企业,国内企业难以进入;上游多晶硅尽管近几年投资很大,但受制于技术和成本等因素,国内需求仍要依赖进口,2011年前9月我国累计进口4.85万吨(含硅量不少于99.99%的多晶硅),同比增长53.9%陕西通大科技能源有限公司依托西安交通大学雄厚的科研优势,致力于太阳能光伏产品设计研发与系统集成,目前其核心技术已用于西部地区大型太阳能系统工程,合格率保持100%。
上周在西安举办的第四届陕西节能减排博览会上,与会观众参观该公司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模型上周在西安举办的第四届陕西节能减排博览会上,与会观众参观该公司太阳能光电建筑一体化模型。
陕西通大科技能源有限公司依托西安交通大学雄厚的科研优势,致力于太阳能光伏产品设计研发与系统集成,目前其核心技术已用于西部地区大型太阳能系统工程,合格率保持100%按照募投项目计划,硅片及组件项目将于今年11月份正式投产,预计2012年将连同电站建设项目对公司业绩产生可观贡献。经过上半年的价格滑坡,目前光伏硅片价格已较年初下滑40%以上,因此即使募投项目投产,公司光伏产业单环节盈利能力较为薄弱。公司进入下游电站建设和营运环节,即可借助江苏省优越的光伏电站扶植政策,扩大光伏产业链盈利能力。
光伏产业链顺利拓展,盈利能力得以保障。拟携手宏宝光电各股东按各自持股比例对该公司增资12500万元,将其注册资本增至30000万元,并将该公司原光伏项目计划调整为两期实施,以助其渡过眼前的困难
拟携手宏宝光电各股东按各自持股比例对该公司增资12500万元,将其注册资本增至30000万元,并将该公司原光伏项目计划调整为两期实施,以助其渡过眼前的困难。光伏产业链顺利拓展,盈利能力得以保障。
经过上半年的价格滑坡,目前光伏硅片价格已较年初下滑40%以上,因此即使募投项目投产,公司光伏产业单环节盈利能力较为薄弱。按照募投项目计划,硅片及组件项目将于今年11月份正式投产,预计2012年将连同电站建设项目对公司业绩产生可观贡献。 |